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教学管理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实训室)自查报告

作者:浏览量:时间:2018-11-08

一、学院概况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2年5月9日,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独立设置的一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地处上海徐汇区,占地面积131亩,总建筑面积15.53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的硬件保障,学院已购置浦东新校区。浦东校区占地面积550.36亩,将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学院两校区建筑面积将达到34万平方米,可满足近万人办学规模的需求。

学院现有教职工338人,其中专任教师274人。专任教师中,取得副高及以上职称者43人,占比15.69%;硕士134人,博士6人,占比51.09%;双师型教师56人,占比20.44%;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者192人,占比70.07%。

学院共开设民航运输、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民航运输(民航电子商务)、民航运输(航空旅游服务)、机场运行(民航机场气象观测)、机场运行(航空港管理)、航空物流、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直升机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结构修理、航空地面设备维修15个招生专业(方向)。截至2018年6月,学院在校学生共计6774人。

学院建有5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面积达到2.24万平方米,工位超过1800个,设备总值近9700万元。学院不仅具备行业办学优势和实践教学经验,还拥有先进、完备的专业实训设备,且始终致力于实训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现已成功为国内外航空企业输送了万余名一线技能型人才。

 

二、实验实训室建设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确保其全面发展、顺利就业。

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的主要思路严格以民航院校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为主要方向,针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和技术的更新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训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升实训教学能力。

(二)实验实训室概况

1.实训场地

学院实训场地概况详见表2-1(略)。

2.经费投入

(1)学院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详见表2-2(略)。 

(2)学院学院教科研设备总值详见表2-3(略)。 

(3)截至2018年6月,学院在校学生数为6774人。目前,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为9698.61万元,生均实训仪器设备总值约14317.40元。

3.教学功能

学院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紧密围绕实训教学要求,以专业或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技术或专业群为基本组织架构,融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创新及技术开发为一体。各系建成的实验实训室中,既有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基本技能训练类实训室,也有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职业能力训练类实训室,涵盖了各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与本校专业布局匹配度较高,基本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学院实验实训室教学功能详见表2-4(略)。

(三)校企共建情况

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学院先后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国际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密切地合作,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与合作企业特色,积极寻求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在满足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构建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将企业的需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统一,提升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实现校企双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善实训硬件建设、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学院现已开展的相关合作形式如下:

1.学院通过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形式邀请企业管理层领导共同为各专业的实训教学出谋划策,企业定期派出骨干参与兼职教学。以航空维修系为例,维修系现已成立了5个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累计邀请5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

2.学院与东航、春秋、吉祥等公司开展订单培养,引进了春秋培训中心,并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一方面,企业利用学院的乘务训练设备设施开展乘务员初始训练和定期训练;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实训基地规划、实训器材添置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春秋航空协助学院参与A320运动撤离训练舱、A320舱门训练器等训练设备采购的工厂验收和现场交付验收,并与浙江长龙航空一同为学院提供机上航材客舱急救箱及应急医疗箱、海伦灭火瓶、氧气面罩等空乘训练设备,协助学院解决第三方设备评估时所发现的各类问题。

3.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并于第三学年开始顶岗实习。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目前,学院信息技术在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学院的校园网OA系统、数据库进行相关实训基地各数据的整理、收集、备份与更新。相关成果如下:

1.学院利用CBT教学软件建成了多个仿真实训室,能够为学生营造出高度仿真的一线工作环境与氛围,现已应用于多个专业的实训教学。

2.学院实训中心建有模拟候机楼、仿真货运站等设施,并分别安装有旅客离港系统和货运离港系统等软件。

3.学院现已建成《乘务员五级考试》等多个题库,涵盖了近年来多项证书考试的理论试题,可为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提供便利。

下一阶段,学院计划开发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类相关信息、数据集中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并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开放式管理,实现实验实训资源利用在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学生和教师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管理系统,查询教室、设备使用情况及课程安排情况等数据,也可通过平台及时向学院管理部门提交设备故障信息,确保实验实训室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利用。此外,学院的实训操作工卡网络查询系统开发目前正在规划中,计划于2019年内启动实施。

 

三、实验实训室管理

(一)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情况

学院的实验实训室管理采用室主任负责制,由室主任带领若干专职管理员和专任实训教师共同承担实训室日常管理与教学、课程场地安排、实训物资采购及设备维护等工作,确保实验实训室的正常运行。目前,学院各实验实训室运行情况良好,均可正常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二)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

学院根据自身特点,明确了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明确实验实训室的定位、功能、服务方向、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达到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的目的。

2.对实训教师的文化知识、教学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3.充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实训效果,让学生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需要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做。

4.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基本环节、成绩考核与评定、教学检查等相关制度。

以学院颁行的《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管理制度(沪民航院[2012]38号)》为纲领,各系陆续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实训室使用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制度》《实训设备、仪器维修保养制度》《实训中心材料管理制度》《实训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安全承诺书》及《学生校外实训安全责任承诺书》等。此外,各实验实训室也制订了专属的管理制度,如《发动机维护实训室管理制度》《工量具借用制度》《结构修理实训室管理制度》《机械拆装实训室管理制度》等场地管理制度和《高温试验箱安全操作规程》《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手动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等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充分保障实训教学安全、有序地开展。

(三)实验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情况

学院各系专门成立实验实训教研室,教研室由3至5名成员组成,包括教研室主任1人,专职管理员1人,专任实训教师1-3人。2016至2018年,学院共引进专任实训教师11人。

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1.实验实训设备的申购。

2.实验实训设备损坏的报修及简单的维修。

3.实验实训仪器的摆放、维护与保养。

4.协助教师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进行实验实训前的准备。

在建设实验实训室管理队伍,学院尤其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同时努力提升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力争做到“安全实训、科学实训”。

 

四、成效与典型经验

(一)主要成效

1.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近年来,学院不但大力提升实验实训室的硬件设施水平,对实训基地文化的建设也同样重视。学院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充分展现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承担各类培训,积极服务社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扩大民航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力等途径,端正实训基地的室风、学风、教风,帮助师生树立端正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文化观和认同意识,凝聚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充分体现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新层次。学院取得的相关成果如下:

(1)近年来,航空维修系每年都会举办《航空维修系技能大赛》,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飞机发动机部件拆装与检测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参加《两岸暨香港职业院校飞机维修基本技能邀请赛》,获得团体赛二等奖和个人赛二等奖、三等奖。

(2)G20峰会期间,空港管理系承担了峰会安保人员的安检技能培训任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也为日后继续服务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3)航空乘务系编制了学生礼仪规范手册和操行分规定,将操行分管理与就业推荐挂钩,强调全员参与学生管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仪容仪表、礼仪礼节和行为习惯的检查与监督,树立了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4)学院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学历证书和行业技术证书或岗位证书)”,坚持以行业人才需求引领教学改革,突出培养特色,使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吻合,充分发挥了民航院校的主体作用。

(5)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要求,航空乘务系依据行业标准,参照企业标准,结合学院自身的实训条件,先后编写了《客舱服务》《客舱应急》《乘务言语与沟通》及《乘务应用文写作》等十余本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2. 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师须同时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因此,实训教师应注重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企业实践活动,如:参与市教委《2018年度校级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分赴多个企业开展为期5个月的实践学习。此外,学院还聘请业内专家,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坚持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已有56名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占比超过20%;获得高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实训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75%左右。

(二)典型经验

1.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标准、管理模式应参照行业标准制订,由民航局和企业共同参与实施。通过局方、企业、学院三方互动合作,不断完善实训设备设施,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2.邀请企业业务骨干与培训教员参与实训教学指导和实训教材编撰。

3.积极联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按就业需求确定订单合作计划,对教学计划与大纲提出修改意见,对实验实训设备与场地的建设提出行业要求,并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形成“学院一实训基地一企业”的架构。

4.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应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接受实践教学指导。

五、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1.随着学院浦东校区投入使用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校内实验实训设备已无法满足学院的发展需求。

2.民航设备更新快、价值高,实验实训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3.实验实训场地管理方面存在人员短缺的问题。目前,学院多数实训室只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工作负担较重。在应对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时,一名管理员无法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导致教学工作受到影响。近年来,学院迅速发展,大量引进人员,但受到编制问题的影响,学院仍存在实训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实训教学需求的问题。

4.学院各实验实训室间应加强交流沟通,推进共建共用。学院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按系部划分,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相互独立,协作较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造成设备重复购置等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

5.实训室除了用于本专业必要的实训教学外,课余开出率不高,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使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对策建议

1.积极向民航局争取资金投入,支持学院建设和购置与实训教学需求相匹配的设施与设备。

2.向实训教师和实训管理人员倾斜,积极引进所需人才并定期组织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利用闲置的场地和设备服务于企业,同时由企业协助学院完成设备质量把控、设备故障排除、相关人员培训等工作;积极寻求企业支持,建立实验实训基地。

4.尝试建立实验实训室定期开放的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放实验实训室应综合考虑时间、空间、学习内容、仪器设备、指导模式等要素。学生须先向学院或所在系部提出申请,由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人数、学习内容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统一安排、定期开放。

5.开发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对实验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确保学院师生能够通过电脑或手机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保障实验实训室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利用;积极开发模拟仿真实验实训室。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