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教学管理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2025~2027年)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4-10-22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

(2025~2027年)

一、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未来上海将构建以浦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着力打造集散枢纽、门户枢纽、国内国际中转枢纽为一体的大型航空复合枢纽,这将为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也为未来的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人才提供巨大的市场。

(一)社会发展背景

中国已逐步成长为民航强国,在民航制造、运行和维护等领域已逐渐形成世界领先地位,民航业的空前发展,为行业人才带来了多样化的职业机遇。《“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开启了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其中综合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的要求对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两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职业教育法》以及发改委、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情况》的政策解读,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建设。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不但服务上海航空运输枢纽,更服务于上海市重点战略产业——航空航天业。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直接面向产业一线,为了更好满足服务学生成长、服务产业、服务城市的需求,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升级优化。

(二)行业发展背景

民航强国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目标。目前我国已成长为民航强国,2023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4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308.98亿人公里、货邮周转量283.62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8.3%、163.4%、11.6%。我国民航运输规模连续18年位居全球第二,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民航运输飞机4270架,比上年底增加105架。

民航强国建设逐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提出,加快推进民航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航空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行业治理能力的高效化是主要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民航业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在科技创新推动下,中国民航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民航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辐射力强的国际航空枢纽、一流的航空服务体系、发达的通用航空体系、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的民航治理体系。

民航强国,人才先行。民航人才发展战略是以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核心,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飞行、机务、空管等专业培养规模。根据波音公司最近公布的《2024年飞行员和机务展望》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内,即到2043年,民用航空领域将面临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以支撑其机队扩张并应对航空旅行持续增长的趋势。具体而言,该行业预计需要约240万新员工,涵盖67.4万飞行员岗位、71.6万个维修技术员职位以及98万个空中乘务员岗位。这一预测凸显了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其中我国未来20年对机务人才需求是137000人,平均每年预计新增机务人员6850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新人员将用于解决人员流失导致的替换问题,而三分之一的新人员将用于支持民航机队的增长。飞机维修专业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就业需求。民航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为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市场需求。

(三)人才需求背景

上海区域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当前,上海正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央对上海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职业教育需要加快完善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大型机场、四座航站楼、五条跑道和五个货运区的城市。当前,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上海将构建以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为核心枢纽的国际航运中心。东航、上航的整合,国航、南航驻上海分公司的机构升格、规模扩充,民营航空公司的规模扩大,把上海建成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空中门户,亚太地区的航空核心枢纽,最终实现世界航空网络中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港地位。航空公司运量的增长、机场吞吐量的扩容、民营航空公司的进入,都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

从人才需求的层次来看,目前中国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紧缺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缺员上,即缺乏具有熟练维修技能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同时,在对民航华东地区各民航运输企业以及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高职层次的机务专业学生因其实际动手能力强,职业定位准确,人员稳定性强而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行业和上海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为高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是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建院的首批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虽然建立较晚,但学院开设该专业的时间并不短。2002年,学院的前身---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与上海市其他3所学校组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民航校区, 同年开设了“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高职专业,直至2012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因此,学院设置本专业已有近15年的历史,学院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拥有良好的实验实训硬件条件,该专业还有飞机制造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相近专业的支撑。目前学院已经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昂际航电、上海航空电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今后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名,兼任教师3名。其中:副教授一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3名,骨干教师1名,“双师型”教师2名,有5名教师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1名教师受聘为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考官。本专业还聘请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专业已建成《民航概论》、《飞机导航系统》、《飞机通信系统》、《航空概论》精品课程资源库,2027前完成新建《飞机电子系统》资源库工作。

本专业目前建有飞机维修基本技能、飞机发动机、飞机电子电气、飞机液压管路、飞机维修CBT模拟等基础和专业实训室11间,建有总建筑面积达七千多平方米的机务工程实训中心,提供实训工位数近500个。有各型民航退役飞机4架,各类实训用航空发动机17台,各类基础和专业实训用小型工具、设备二千多件(套),实训设备总资产约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化的航电实验室建设,2022年新建完成通信导航实验室、2025规划建设飞机电子数据光纤实验室。

本专业坚持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课时分配上理论课时占比43.5%,实训课时占该专业总教学时数56.5%,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1%。

(二)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与航空维修技术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新一代航空电子设备已逐渐应用于新交付的飞机,航电设备的发展变化巨大,不但要求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人员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而且要对新一代航电设备具备基本的维护技能。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教学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航空维修业发展的要求;实训项目与航空维修业的项目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问题和矛盾在管理机制、时间调配、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仍然跟不上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岗位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师资队伍结构的要求有其特殊性。虽然,我院重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自2021年起开始从制造商、航空公司、维修企业引进具有一线机务维修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目前通过学院的努力,已引进了1名,但这个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发展。对现有教师,在“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培养上,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加上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到企业实习、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还显不够,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专家型、大师级的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教学实训实习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目前实训设备和场所能满足基本的教学和比赛需求,而且建设标准和规模在上海市同类型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相较于工作一线需求和高标准培养目标来说还有差距。特别是新型设备、现有的实训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要求,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机务维修实训、新一代航电设备维护、智慧维修、维修数据分析教学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实训实习设备做保障。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托我院培养综合民航应用型人才的优势,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经济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精心打造“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品牌。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产教融合,中外融通,双师双证,对接国际”。

(二)专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综合实力,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建成产教深度融合,具备国内一流标准、一流师资、一流装备、一流服务能力的航空维修特色专业,成为国内航空维修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是:

(1)创新“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班的合作企业以及学生规模,完善“课证一体、中外融通、产教融合”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课程对接民航CCAR飞机维修执照标准,根据岗位能力分析,重构课程结构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上更贴近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3)将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达到100%,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4)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0%。

(5)建设具有真实职场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6)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作为民航工程特色专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四、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与预期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进一步深化本专业目前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班的合作企业以及学生规模数,探索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尝试在本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创新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机制,搭建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联合企业建立集机务专业人员职前职后培养、机务维修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企共建共享的飞机维修协同创新中心。

利用本专业现有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研讨。开展企业调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课程教学标准等进行优化升级,最终形成基于国内和国际飞机电子维修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产教融合和个性化成才的要求,建立学分制度、选课制度、弹性学制,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4门。

建立“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回归职场”,学生在工作现场学习课时不少于50%。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选取民航局认可的行业资格证书:“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2年学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行民航维修人员执照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及“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已经在2020届电子专业学生中开展。

(二)教学改革

探索将“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培训大纲”引入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中,在实训课程中试行16人一组的小班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开展机务英语教学工程,探索公共英语和机务专业英语的教学衔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对从业者英语水平的要求。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的试点,增加企业兼职教师在本专业中授课的比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建设校园网络,构筑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及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完成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全覆盖。至2027年,建成体现民航飞机维修岗位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紧密结合飞机电子设备维修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到2027年完成与民航企业合作编写或修订专业教材并公开出版4本;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1间智慧教室,打造智慧课堂。

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将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指标引入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中。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突出职业能力、机务职业素养的考核。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推行民航维修基础执照的考证方式与体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聘用制度,激发教学团队活力,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探索“学历提升+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实践”的师资培养方法,建立一批师资培训和实践基地,形成专业教师每五年下企业实践半年的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比例。加强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以“引进一批(双师型)、培养一批(青年骨干)、外聘一批(企业兼职)”为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略,积极调整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教师的补充。与此同时,积极加强兼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民航等一线企业合作的形式,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的机务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校参与教学。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1)培养。一方面,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或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各类大学进行学历提升或专业进修;另一方面,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的物质条件与环境,每年选派3~5名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航空维修培训机构进行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每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不低于半年。通过搭台子,压担子,促进教师尽快向“双师型”队伍过渡。

(2)引进。继续引进高学历或高职称人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到2027年,计划引进1-2名教师。

(3)建立有激励机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职员工考核评价体系。以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任为重点,加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骨干青年教师倾斜。注重全体教职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完善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定期对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4)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本专业行业兼职教师已达5人,规划到2027年,达到10人。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学院以及本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适应民航机务维修先进技术发展,建设与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验实训室,将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虚拟仿真实训和真实飞机维修实训相结合、校内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国内一流的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人员培养和训练的基地。既要满足产学研结合育人的需要,又能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的优势,服务地方与行业,在企业与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软件建设,开发适合民航飞机维修岗位实际的技能训练项目,扩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特别是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严格按照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需要,依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建设要求,新建1个飞机电子数据光纤实验室。实现一体化(光纤)数据通信、数据交换传输实验平台建设的突破,逐步增加实训工位数,更新部分设备,提高实训的分组率和单个学生的实训工时。积极开发新一代航电系统实训课程项目,实训项目工单,实训评估单,实训教材,加强实训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国中电36所、安徽华明航电、中航机载设备有限公司建立校企等企业共建电子专业师生实训基地。

(五)学生成长与发展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当代民航精神教育、大国工匠精神教育,将专业教育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价,每年向社会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和上海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高等级奖项,学生参与比例高。

探索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100%的专业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专业课程德育重点建设项目达到2门。

(六)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学院现有的“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大力开展机务维修在职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为民航飞机维修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达到年培训收入400万元。

加强与企业联系,通过机务维修执照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继续做好与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上海航新航宇机械技术有限公司的飞机维修培训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培训项目,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立科研小组,开展行业、企业调研,进行或参与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

(七)学生发展规模

在学生发展规模方面,考虑到本专业现有规模已经较大,本着适度发展的原则,在未来四年,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将基本保持现有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个班的招生规模,着力进行专业群和专业方向的拓展建设,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专业适应面广的特色专业。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建设工作,成立由主管院领导任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系(部)制订详细专业建设规划,教研室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以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实施督促工作。

2)实施专业建设的立项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的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定期检查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二)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加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

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加强对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投入。

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科研能力。

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启动“教学名师”工程,完善企业特聘教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将借助学院迁入新校区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优势,依托上海和华东地区丰富的民航运输、制造、维修资源,把握航空机务维修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把本专业建成上海职业院校电子机务维修标杆专业,发挥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带动相关职业院校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点优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