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
(2025~2027年)
一、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
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在我国提出的民航强国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未来上海将构建以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无锡硕放、南通兴东、嘉兴等周边机场为支撑的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中国东方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将上海作为最重要的基地,这些都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也为未来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人才提供巨大的市场。
(一)社会发展背景
中国正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据航空运输协会预测,中国将会成为民航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民航业的空前发展,为行业人才带来了多样化的职业机遇。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竞争力。职业教育必须站在教育强国的高度,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与影响力。2023年上海市教委出台《关于推动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建设1-2所职业本科学校,培养扎根生产一线、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擅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试点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学校“4+0”或“2+2”模式培养。持续推进新型高职建设,持续推进上海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适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二)行业发展背景
民航强国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目标。中国民航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事业高速发展,自2005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以来,我们与第一位的差距不断减小。2010年2月,民航局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计划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成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指出,从2021年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的民航强国的跨越。我国民航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辐射力强的国际航空枢纽、一流的航空服务体系、发达的通用航空体系、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的民航治理体系。航空运输业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民航强国,人才先行。民航人才发展战略是以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核心,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飞行、机务、空管等专业培养规模。根据波音公司(Boeing)发布的报告《2018年飞行员、机务需求展望(2018-2037)》(Pilot & Technician Outlook 2018-2037)显示:未来20年民航业将需要79万名新飞行员、75.4万名新机务人员和89万名新空乘人员来驾驶和维护全球机队。在发布的2024年《民用航空市场展望》中预计,未来20年中国整体客流将年均增长5.9%,超越4.7%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航空公司拓展航线网络,将主要枢纽与更多中小城市连接起来,客运量也得以提升。中国民航机队将年均增长4.1%,加上新旧更替等因素,民航客机从4345架增加到9740架。其中,单通道客机交付数量将大幅增长,未来20年中国市场的单通道客机交付量预计将达到6720架,占全部交付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根据我国现有的数据可知,整个民航业机务人员的人机比在30:1左右,保守估计每年所需要机务人员新增数量10000人以上,机务专业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就业需求。随着国产飞机C919和ARJ21的交付使用数量的增加,也需要大批的维修人员作为保障。民航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市场需求。
(三)人才需求背景
上海区域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当前,上海正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央对上海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统筹上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优化上海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适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出了推动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
上海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大型机场、四座航站楼、五条跑道和五个货运区的城市。当前,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以此为基础,通过优化航空空域使用结构,提升空中交通管理能力,提高航空设施吞吐能力和运输效率。持续改进航空网络通达性,大力发展国际运输,从而构建全球性航空运输网络,网络覆盖度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航空公司运量的增长、机场吞吐量的扩容、民营航空公司的进入,都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
从人才需求的层次来看,目前中国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紧缺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缺员上,即缺乏具有熟练维修技能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对民航华东地区各民航运输企业以及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具有较高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机务专业学生因其专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强,职业定位准确,人员稳定性强而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围绕上海民用飞机及发动机产业链中后端的“生产制造、测试验证、运维服务”领域以及航天制造领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
行业和上海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为高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建院的首批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虽然建立较晚,但学院开设该专业的时间并不短。2002年,学院的前身---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与上海市其他3所学校组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民航校区, 同年开设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高职专业,直至2012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因此,学院设置本专业已有近20年的历史,累计为民航培养了四千多名毕业生。现有在校学生人数800余人,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以上。近五年来,该专业先后通过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民航局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等专项,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建成市级精品课程三门,并于2019年入选上海市高职高专“一流专业”、2023年获得“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耀称号。
学院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拥有良好的实验实训硬件条件,该专业还有飞机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等相近专业的支撑。目前学院已经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上海波音航空维修改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高博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飞机维修专业群“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今后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兼任教师8名。其中:正教授占比3%,副教授占比18%,讲师占比79%,“双师型”教师占比61%,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教师占比80%,实训教师中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占比达到90%。专业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本专业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团队。在2019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建设专业,由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通用航空器维修四个专业组成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于2022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依托中国民用航空局特色一流专业建设、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等项目的支撑,现已建成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上海市市级培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飞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飞机电气系统》三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二十余门院级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主要合作单位,参建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并作为第一主持单位,负责其中的《典型民用发动机结构与维护》课程资源库建设,目前正牵头主持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覆盖各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现建有:飞机维修基本技能、飞机发动机、飞机电气、飞机液压管路、飞机维修CBT模拟等基础和专业实训室11间,建有总建筑面积达七千多平米的机务工程实训中心,提供实训工位数近500个。有各型民航退役飞机4架,各类实训用航空发动机17台,各类基础和专业实训用小型工具、设备二千多件(套),实训设备总资产约二千多万元人民币,实训课时占该专业总教学时数45%,实训课程开出率100%。
(二)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与航空维修技术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我国民航飞机来源从国外引进和国内生产相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变化快,部分新机型如A350、B787的引进,飞机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发生了较大变化,甚至飞机维修的方法和理念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要求机务人员掌握更多前沿的知识才能对新飞机有一定了解,从而满足工作中的需要。此外1+X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还不能完全适应航空维修业发展的要求;实训项目与航空维修业的项目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问题和矛盾在管理机制、时间调配、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仍然跟不上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岗位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教师能力要求有一定特殊性。我院重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自2010年起开始从航空公司、维修企业陆续引进具有一线机务维修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理论和实训教师队伍,但由于学院与民航维修企业薪酬方面的差距,在成熟的机务维修人才的引进方面一直开展得不是很顺利,目前本专业企业引进人员有13人,新引进理论教师1人,教师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未来的发展。对现有教师,在“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培养上,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加上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缺乏到企业实习、培训时间。此外由于机务行业特殊性,实习培训计划在制度上和管理上都有较大困难。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还显不够,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专家型、大师级的高层次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教学实训实习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由于航空维修业特有专业的实训实习设备价格昂贵,完全靠购买是不可能实现的,多年来我们一直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内的各航空企业对学院的办学提供支持和帮助,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从有关航空公司、维修企业调拨了一批发动机及航空附件,乃至航空器,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实训装备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特别是新型设备、新的实训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要求,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机务维修实训、虚拟车间、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实训实习设备作保障。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托我院培养综合民航应用型人才的优势,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经济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精心打造“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品牌。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产教融合,中外融通,双师双证,对接国际”。
(二)专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综合实力,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成产教深度融合,具备国内一流标准、一流师资、一流装备、一流服务能力的航空维修特色专业,成为国内航空维修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是:
(1)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班的合作企业以及学生规模,完善“课证一体、中外融通、产教融合”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课程对接民航机务维修职业资格标准、美国FAA飞机维修执照标准,根据岗位能力分析以及民航业最新技术发展,重构课程结构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上更贴近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3)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培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体验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和价值追求。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
(5)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级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
(6)建设具有真实职场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建成民用航空器维修执照培训考试基地,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8)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年到款额达到200万元。
四、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与预期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深化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上海波音航空维修改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飞机维修和制造企业的“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机制,探索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的“学徒班”。
结合最新版《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校、行、企三方协同,开展“学历证书+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平台-专业拓展课程平台”的四平台、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三个敬畏”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教学改革
根据CCAR-66部R3执照体系改革要求,探索将具有国际标准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培训大纲引入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中, 结合“1+X”试点,让更多学生在毕业时拿到维修人员执照。强化机务英语教学,以航空维修技术英语等级测试指南为依据,探索公共英语和机务专业英语的教学衔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对从业者英语水平的要求。
以市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群的数字资源。加强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与企业合作开发真实工作场景下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建立在线学习社区、问答系统、课程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习体验。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专业教材5本。
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将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指标引入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中。
(三)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聘用制度,激发教学团队活力,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探索“学历提升+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实践”的师资培养方法,建立一批师资培训和实践基地,形成专业教师每三年下企业实践半年的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比例。加强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以“引进一批(双师型)、培养一批(青年骨干)、外聘一批(企业兼职)”为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略,积极调整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教师的补充。与此同时,积极加强兼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民航等一线企业合作的形式,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的机务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校参与教学。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1)培养。针对专业教师“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理论教师持有民用航空维修基础执照人数未达90%的问题。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为现有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和职业发展的机会。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技能竞赛、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派遣专业教师到航空维修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考取民用航空维修基础执照,以提高执照教师的比例,力争到2027年到达95%以上。
(2)引进。继续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把切实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又熟悉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熟悉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到2027年,计划引进企业骨干技术人才1~2名(持有民航维修人员执照及相关培训证书)。
(3)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本专业行业兼职教师已达10人,规划到2027年,达到15-20人。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学院以及本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适应民航机务维修先进技术发展,建设与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验实训室,将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虚拟仿真实训和真实飞机维修实训相结合、校内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训基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严格按照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需要,依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建设要求,新建4个航空特色专业实训室。增加设备台套数,实训工位数,更新部分设备,提高实训的分组率和单个学生的实训工时。积极开发实训课程项目,实训项目工单,实训评估单,实训教材,加强实训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飞机维修基础实训基地、飞机发动机维修实训基地。
创建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国家集训基地,以世赛基础设施为参考,打造符合飞机维修生产实际和国际标准的实训基地。
基于“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学生技能竞赛体系。构建校级、省级/行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四个层次比赛体系,以点带面、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学生成长与发展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当代民航精神教育,将专业教育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机务作风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发挥育人作用,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培养人格健全、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在《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飞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等课程中实施。
探索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100%的专业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专业课程德育重点建设项目达到15门”。
(六)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和校内民航局授权的147培训机构,开展飞机维修和飞机制造企业在职人员培训。
依托复合材料成型工程创新训练中心、飞机维修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校企协同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立科研小组,开展行业、企业调研,进行或参与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
继续开展与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天府新区通航学院的对口帮扶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民航人才培养。
(七)学生发展规模
在学生发展规模方面,考虑到本专业现有规模已经较大,本着适度发展的原则,在未来,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将基本保持现有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略有增加,着力进行专业群和专业方向的拓展建设,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专业适应面广的特色专业。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建设工作,成立由主管院领导任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系(部)制订详细专业建设规划,教研室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以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实施督促工作。
2)实施专业建设的立项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的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定期检查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二)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加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
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加强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投入。
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科研能力。
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启动“教学名师”工程,现拥有市级“教学名师”1名,力争到2027年再增加1名。完善企业特聘教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将借助学院迁入新校区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优势以及本专业创建上海市一流专业的发展机遇,依托上海和华东地区丰富的民航运输和维修资源,把握航空机务维修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把本专业建成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发挥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带动相关职业院校飞机机电设备维维修专业点优化建设。